行業新聞
行業新聞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以順豐、京東物流、四通一達為代表的國內快遞企業發展迅速,其中大部分企業也都已經上市融資,以不斷加強自身的基礎設施建設。本文將主要介紹快遞企業基礎設施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分揀中心內所使用的主要設備。本文將結合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為各位讀者從不同的視角展示分揀中心的主要設備。
1、輸送設備:
輸送設備為分揀中心內使用范圍最廣泛、最重要的分揀設備,沒有之一!下面將主要介紹3種輸送設備,即皮帶輸送機、滑槽和伸縮皮帶機。
1.1 皮帶輸送機:
皮帶輸送機是所有分揀中心都在使用的設備,雖然其看起來結構較為簡單,但作者認為能把皮帶輸送機做好的國內設備廠商卻屈指可數。
皮帶機不僅要完成輸送功能同時也要完成分揀功能,分揀矩陣是對這兩種功能相結合最好的詮釋。
分揀矩陣的發展經歷了從一維到二維、從二維到三維的2個階段,一維矩陣即由平面皮帶機所組成的分揀方案,通過同一平面的皮帶機相互拉包實現路向分揀,此種方案在國內一些中小型分揀中心內仍在使用;二維矩陣即由上下兩層皮帶機所組成的分揀方案,通過上層皮帶機經直滑槽拉至下層皮帶機實現路向分揀,此種方案在國內的分揀中心應用較為廣泛;三維矩陣即由三層皮帶機所組成的分揀方案,通過上層皮帶機經直滑槽和螺旋滑槽拉至中、下層皮帶機實現路向分揀,此種方案在國內分揀中心應用也較為廣泛。作者認為分揀矩陣的演化的兩個原因是場地面積和人效,矩陣從一維升至三維,使設備布局從平面變成立體,大大節約了設備占地面積,所以目前三維矩陣的應用越來越多;矩陣從一維升至二維、三維,人員分揀的路向由一個變成2個、4個,在一定貨量情況下,人效會有明顯提升。然而矩陣從平面變成立體的缺點是會增加貨物的破損率,所以如何既能發揮立體矩陣的優勢又能避免貨物的破損將是行業內后續重點解決的問題。
說回皮帶輸送機本身不得不提作者任職某黑標快遞公司時負責的標準化皮帶機項目,即由該公司出標準化輸送機的圖紙,所有供應商按此圖紙生產加工為其供貨,此舉的直接好處是統一了該公司輸送機的標準以及統一了全網輸送機的備品備件,但是現在事情的發展已經超出了作者當時的預期。由于某黑標快遞公司的供應商較多,且這些設備供應商在給其供貨時也會給通達系以及菜鳥系物流公司供貨,設備供應商為了其自身生產制造的標準化,直接按照某黑標快遞公司的圖紙生產或者微調一下圖紙即供貨給通達系和菜鳥系物流公司,導致作者所做的輸送機企業標準一不小心成為了行業標準。其實作者當時做此項目時時間較緊,皮帶輸送機外觀還不完美,結構設計也還可以再優化;不過現在看來,如果對外觀、結構設計要求較高,增加了生產工藝的復雜性,可能也就不會成為行業里都在用的皮帶輸送機了。
1.2 滑槽:
滑槽一般布置在輸送設備之間,所以把滑槽也放在輸送設備部分來討論。滑槽看起來比輸送機還要簡單,但實際上滑槽是所有物流設備結構設計方面最難的!國內能做好滑槽的供應商更是寥寥無幾。
滑槽主要分為直滑槽和螺旋滑槽兩種,直滑槽較為簡單,不在這里贅述;螺旋滑槽主要用在輸送機之間的連接和分揀機下貨口,根據輸送設備的布局以及分揀機的標高,螺旋滑槽的樣式也多種多樣,但目的都是相同的,即要使貨物平穩順暢的下滑;以滑槽材質來分類的話,滑槽分為水泥滑槽、鋼絲滑槽、玻璃鋼滑槽、不銹鋼滑槽和碳鋼滑槽,其中水泥滑槽和鋼絲滑槽由于美觀性以及工藝復雜性等原因已基本被淘汰;不銹鋼滑槽也僅僅會用在中東土豪的行李分揀系統中,一般快遞企業是用不起的;目前主流應用的滑槽是碳鋼滑槽;玻璃鋼滑槽由于環保問題和耐沖擊性較差等原因在近10余年間也鮮有應用,但是近一兩年在國內在某快遞公司卻有較多的應用,據深圳某生產該玻璃鋼滑槽的廠家講現在玻璃鋼滑槽的生產工藝較之前已有革新,環保和強度問題都已經解決,作者認為如果真如該生產廠家所述,加上玻璃鋼滑槽一體化成型、質量容易保障的優點,玻璃鋼滑槽后續可能也會成為主流滑槽。
在這里提下揚州的戴總,他對作者的說法是要想找到好的滑槽,記住一定要找穿破衣服的揚州老戴,不是揚州老戴,是穿破衣服的揚州老戴;戴總從業30余年、經驗非常豐富,現場滑槽有問題,戴總拿一把榔頭敲一敲就能解決,只是戴總的工廠規模較小,沒有批量化和規模化,所以公司未能有大的發展。
螺旋滑槽
1.3 伸縮皮帶機:
伸縮皮帶機一直都是分揀中心必不可少的裝卸車設備,其結構相對于皮帶輸送機會復雜一些,但是近些年伸縮機的技術上并未有大的革新,所以在此我們不講伸縮機本身、只是借伸縮皮帶機講下卸車的問題。
目前分揀中心的設計思路是伸縮皮帶機卸貨后連接后面的人工操作矩陣或者自動矩陣或者自動分揀機,所以卸貨的快慢會直接影響后續的操作,對于自動矩陣或者自動分揀機供件臺而言所接收包裹數量的設計值是固定的,當卸車包裹量較多時,自動化設備必然無法處理,就算是柔性最好的人工操作矩陣,伸縮皮帶機端卸貨速度較快,后續分揀人員也是沒有辦法處理的,所以有的快遞公司會在伸縮皮帶機上畫上線,每兩條線內只能放1-2件包裹,以控制卸貨速度。但是實際運營的情況卻很難與規劃人員的思路相一致。因為場地運營在時效壓迫的下很難慢悠悠的卸貨,通常情況下場地運營都會以最快的速度卸車,以滿足時效要求。
在卸車的這個環節,需要快遞公司的場地規劃人員與網絡規劃以及場地運營三方通力合作,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在這方面通達系的一些場地做的非常不錯,其為了實現后續操作的自動化(見下圖),嚴控卸車速度,達到了提升人效,節省成本的目的。
擺臂自動化矩陣
分揀中心后續的發展模式應該是人機結合的自動化矩陣,在非峰值期可采用自動化操作,在班次操作高峰期可關閉自動化,通過人員來實現分揀,當然這需要綜合評估兩種操作的時長以及相應的人力成本來決策。
在上文中提到了近些年伸縮機技術未能有大的革新,作者認為伸縮機革新的方向一定是在自動化/半自動化卸車,希望國內各大物流集成商可以再此領域重點研發。
2、自動分揀設備:
隨著人力成本的不斷上升,目前各快遞公司都在不斷探索并且大力推廣使用自動分揀設備。下面將主要介紹五種自動分揀設備,即交叉帶分揀機、滑靴分揀機、直線皮帶分揀機、分揀機器人和模組帶分揀機。
2.1 交叉帶分揀機(環形):
提到快遞包裹自動化分揀,沒有辦法不提交叉帶分揀機,因為這是一款為業內人士耳熟能詳的自動化分揀設備,甚至一度成為了快遞分揀領域“自動化”的代名詞。以作者的從業經歷看3 、4年前交叉帶分揀機還是一款很高、大、上的設備,現在卻已經泯然眾人矣;如果哪個物流設備廠商沒有交叉帶分揀機這款產品,出門都不好意思跟別人打招呼。作者認為國內交叉帶分揀機之所以能發展如此迅速,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快遞企業的需求:國內最早應用交叉帶分揀機的快遞企業是郵政系統,并且購買了Crisplant 以及Cinetic等進口品牌分揀機,且使用時間最長的設備已超過了10余年,只是郵政系統宣傳較少,不被大眾所了解;民營企業中順豐是最先使用交叉帶分揀機的,其在2011年便投入了第一套交叉帶分揀機,并在隨后幾年持續不斷投入,在順豐的引領下 ,京東、四通一達等企業也開始批量投入,只是順豐、京東投入的大部分是進口設備,四通一達投入的全是國產設備。快遞企業的對于自動化分揀模式的認可,尤其是四通一達低成本的需求催生了市場的熱度,所以有大批量的國內物流設備廠商投入到了自動化分揀設備生產制造中。
郵政系企業的貢獻:大部分國內物流設備廠商的技術基本都來自郵政系企業,其中以上海郵通、上海郵三所及這兩家企業的關聯公司出來的技術人員最多,有的廠商就算是沒有這幾家的技術人員也會有份上海郵通分揀機的圖紙;而且這個行業還迅速形成了產業鏈,據了解在蘇州有一家只做分揀機小車的企業正在給國內70%-80%的分揀機廠商供貨,據說年銷售分揀機小車近3萬臺。所以隨著技術門檻越來越低,涌入的企業也越來越多,甚至很多不是這個行業的企業也都毅然決然的沖了進來,導致了國內分揀機性能良莠不齊。
在這里提一下某黑標快遞企業對于國內分揀機品質提升的作用,由于該公司早期投入的分揀機都是進口分揀機,在與國外廠商技術溝通以及實際運用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所以該公司在使用國內廠商分揀機時,把進口廠商很多好的功能以及技術標準壓給了國內廠商,并且原來該快遞公司有一個測試驗收分揀機的專業團隊,會對于各項性能指標進行嚴格的測試,進而逼著國內廠商提升了自身產品性能和功能。所以目前來看,某幾個國內分揀機的產品品質會相對較優。
交叉帶分揀機
下面該說點客觀的東西了。
交叉帶分揀機(環形)的定義:利用直線電機或摩擦輪等動力驅動首尾相接的小車隊列沿著環形軌道高速運動,每輛小車載有由獨立動力驅動的輸送帶可與小車運行方向垂直運動,貼有條碼單的貨件經半自動化或全自動導入臺導入分揀機小車,經由自動識別系統定位目的地后,小車皮帶轉動卸載貨物實現貨物分揀。
交叉帶分揀機之所以被各大快遞公司所鐘愛的原因是其適用件型的廣泛性以及較高的處理能力:其可以處理紙箱、信封、包裹、服裝、塑料薄膜包裝的產品、圖書、音像制品等,作者見過處理能力最高的小件分揀機每小時可以處理24000件。
2.2 滑靴分揀機:
定義:輸送機表面由金屬條板組成,在每個條板上有一枚由硬質材料制成的導向滑塊,能沿條板橫向滑動,平時滑塊停止在輸送機的側邊,當被分揀貨物到達指定道口時,控制系統控制導向桿動作使滑塊有序的向輸送機的對面一側滑動,從而推動貨物,實現貨物分揀。
滑靴分揀機
相對于交叉帶分揀機,滑靴分揀機更適用于件型較大、重量較高的貨物和分揀目的地較少的方案、其處理能力相較于交叉帶分揀機會低約50%左右,但是其在空間布局上相對于環形交叉帶分揀機有較大優勢,其最大的缺點是噪音偏高。
在這里提下滁州的劉董,劉董也是我非常敬重的前輩、是典型的技術型老板。記得在滁州辦公室第一次見劉董,劉董就拉著我談了半個小時滑靴分揀機,講其研發滑靴分揀機的歷史并結合其辦公室內的滑塊樣本講解滑塊不斷升級的版本,后來我還專門測試過其滑靴分揀機,測試的件型種類很多,分揀效果也很不錯,但是因為其他原因最后并沒有使用,但作者認為其滑靴分揀機是作者見過的國內滑靴分揀機里最好的。
2.3 直線皮帶分揀機:
定義:輸送機表面由金屬條板組成,在每個條板上有一條窄皮帶,能沿條板橫向滑動,當被分揀貨物到達指定道口時,控制系統控制導向桿動作使皮帶有序的向輸送機的對面一側滑動,從而帶動貨物,實現貨物分揀。
直線皮帶分揀機是我給這臺設備命名的,但包括設備廠商在內的很多人更愿意稱呼其為直線交叉帶,其外觀如下圖所示:
直線皮帶分揀機
其原理與滑靴是完全一樣的,只是把鏈板上的滑塊改為了窄皮帶,所以我不同意直線交叉帶這個稱呼。其相對于滑靴分揀機的最大優點是適用件型更廣,同時也避免了卡件的風險。
此款設備在國外10幾年前就已有應用,FKI、Bastian等公司均有此款產品,國內公司近幾年才開始研發制造,據作者了解目前國內只有2家集成商有此款產品,但使用范圍并不廣泛,作者是其中不多的使用者之一,作者在規劃時把RFIDTunnel 和此款設備結合使用來分揀集包袋,效果達到了預期。
2.4 分揀機器人:
定義:本質為AGV系統,供件人員把需要分揀的貨物放置到AGV小車上,AGV小車經過條碼掃描系統識別包裹目的地,調度控制系統為AGV小車規劃路徑,當貨物到達目的地格口時,AGV頂部的翻盤/皮帶動作(傾翻或皮帶運轉)卸載貨物,實現貨物分揀。
機器人分揀系統
機器人分揀系統是近1-2年內在快遞行業內非常火的解決方案,在第一次看到申通使用此款產品時,作者就很欽佩此系統的研發者們——外行人的想法成功在另一個行業內取得成功。可能我們在一個行業內待的越久,思維就會越被禁錮住,反而外行人更容易顛覆現有的模式。
相對于交叉帶分揀機,機器人分揀系統的處理能力會小一些,據了解目前實際運行的系統處理量沒有超過15000件/小時,該套系統的核心在于路徑規劃的算法,所以只有算法更加完善,處理量才有可能會繼續提高。作者認為機器人分揀系統的最大優勢在于靈活,場地投入初期可以少投入一些機器人、當業務量增長后在不改變其他硬件的情況下多投入一些機器人就可以了(注:當達到一定處理量后,增加機器人不但不會增加處理量反而會降低處理量),使對于場地運營的影響降到了最低。同時機器人分揀系統更便于搬遷,作者曾經負責過交叉帶的分揀機的搬遷,這邊拆來那邊裝,耗費時間且金額較高;如果是機器人搬遷,直接打包裝箱就好了,相對會更加便捷。
目前使用時間最長的機器人分揀系統應該也就2年左右,軟件、硬件方面都還有很大的優化空間,希望此款分揀系統后續可以更加優化、穩定。
2.5 模組帶分揀機
定義:由一條多個模塊化塑料帶和其內鑲嵌的萬向滾珠/滾柱組成。縱向輸送時,貨物在滾珠組/滾柱組進行輸送,保證貨物能夠實現過渡輸送功能(注:滾珠可以實現倍速、滾柱不能實現倍速);當貨物到達目的地格口時由滾珠組帶下邊的分揀皮帶機橫向正運轉或反運轉,帶動模組帶上滾珠產生橫向轉動實現貨物分揀,或者由滾柱下方的轉輪擺動實現滾柱左右轉動實現貨物分揀。(注:此定義是作者提取了國內外模組帶的特點進行的定義,考慮到模組帶原理圖片有可能侵權并未展示,所以可能會較為抽象不好理解)。
模組帶分揀機
上面左側圖片是國內廠家的模組帶分揀機、右側圖片是國外某品牌模組帶分揀機,兩種設備作者均有規劃其應用,并且都應用到了矩陣這個環節,國外品牌設備相較于國內品牌設備處理件型范圍會更廣、處理能力會更高、但同時價格也更貴、噪音也更高。模組帶設備更適用于作者上文講到的人機結合矩陣模式,因為模組帶相對于滑靴和窄皮帶更適宜人員拉包實現人工分揀。
3、結語
限于篇幅原因、很多設備如托盤分揀機、直線交叉帶分揀機、擺輪分揀機、單件分離設備、稱重量方設備、拍照讀碼設備等還未“雜談”
注:上文所用部分圖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