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聞
匯聚行業最前沿的科技和信息
公司新聞
11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誕辰153周年紀念日。經過5年建設的中山紀念圖書館新館于當日開門迎客試運行。孫中山先生曾侄孫、第十屆、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孫必達,中山市委書記賴澤華,中央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高洪等出席開館試運行啟動儀式并為館內孫中山銅像揭幕。
新圖書館建筑面積達5.766萬平方米,館藏容量達320萬冊,閱覽座位2000個,日接待讀者最高可達8000人次,是一座集“公共閱讀、信息咨詢、教育培訓、學術交流、文化傳承、科學研究、展覽展示、社會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圖書館。由于部分空間仍在完善,目前只開放1至3層。一樓有少兒閱讀空間、中山書房、報紙閱覽區、視障閱覽室;二樓有青少年閱讀空間、少兒多媒體閱覽;三樓有綜合文獻區、孫中山文獻館、香山文獻館等。
作為近年來中山市最大的公共文化建設項目,每日借還圖書的分揀工作量很大。為了降低圖書歸位時間,中山紀念圖書館和安徽省一一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新館設置了智能圖書分揀系統。在圖書館負一層的智能圖書分揀中心,兩名工作人員正拿著電腦,給一臺智能圖書分揀機做著調試。和包裹分揀流水線類似,這臺帶著履帶的機器上安裝著不同的閘口,一旁是擺放整齊的搬運箱。通過機器自動識別圖書編碼,一秒鐘的時間就將書識別分類。
目前圖書館的多個樓層的直升電梯旁都安裝了兩臺自助還書機。還書機外表和銀行的ATM機類似,讀者可操作觸摸屏進行還書,系統識別后會開啟觸摸屏下方的還書口,讀者將書本放入其中即可歸還。
隨后,歸還的圖書將由運輸通道運到負一樓的分揀中心,由機器識別圖書碼后進行水平和垂直兩方位分揀。最后通過運輸通道將書送回分到各圖書室所在樓層,工作人員只需要負責接過分好的圖書并上架即可。
該圖書智能分揀系統,采用領先的物聯網技術,軟硬件均采取模塊化設計,可兼容ISBN、條碼、二維碼、RFID標簽等多種標識多種碼制,系統應用國際領先的分揀行業人工智能技術,可日處理圖書約10萬冊,可以讓使用者通過自助的方式享受借書、還書、閱讀、辦證,續借、預約等自助服務,實現最大程度上節約人力成本,提供24小時全天候服務。
作為我國首條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全自動圖書分揀系統設備,這條分揀系統的投入使用,也標志著我國自主研發生產的智能分揀系統得到認可及圖書分揀由傳統的人工向智能化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未來,隨著工業4.0的發展和廣泛應用,智能分揀必將應用到更多的行業,解放人類雙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業管理,助力社會進步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