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行業新聞
英國退歐、美中貿易戰、普遍的國家地緣政治趨勢以及最近的新冠疫情,已經改變了許多供應鏈領先企業的優先事項。他們現在需要在成本和運營效率之間權衡,以提高供應鏈韌性。
根據Gartner的一項最新調查,只有21%的受訪者表示目前擁有一個高度韌性的供應鏈網絡,這意味著其在迅速轉移貨源、制造和分銷活動上具有高度的可見性和敏捷性。該調查表明,從當前疫情困境中擺脫后,增強韌性將是許多企業的優先事項。預計在兩到三年內,超過半數的企業將實現具有高度韌性的供應鏈。
“ 保留多個供應點產生的開支必須更多地被視為一種經營成本,而不應視為一種低效能”
Gartner分析師副總裁杰蘭特?約翰表示:“大多數供應鏈領先企業已經認識到在當前環境下提高韌性的必要性。然而,替代工廠、雙重尋源和更大量的安全庫存等措施,與近幾十年來盛行的精益供應鏈理念背道而馳?!?/strong>
因此,要實現效率和韌性的再平衡并非易事。通常,提高韌性會產生額外的成本。但什么都不做的代價可能會更大。供應鏈領先企業可以采取以下六大策略,建立更具韌性的供應鏈網絡。
策略1:建立庫存和產能緩沖區
無論是生產設施的部分閑置還是超量的安全庫存,這些不同形式產生的緩沖都是提高韌性的最直接方式。這一策略的挑戰在于建立緩沖能力成本高昂,供應鏈領先企業可能很難向管理層證明其合理性。
領先企業通過緩沖能力可以應對激增的新產品投放或擴張到新的增長領域的需求。企業也可以通過戰略性地利用外包制造商來為激增的需求創建緩沖能力。
策略2:制造網絡多元化
為了應對美中貿易戰,許多公司已經開始尋求采購和生產基地的多元化。對一些公司來說,這意味著轉向中國以外的新供應商或要求現有的合作伙伴從亞洲其他地區或墨西哥等其他國家供貨。
約翰指出,“在過去幾年,供應鏈的運轉所遭受的擾亂愈演愈烈。這意味著保留多個供應點所產生的開支必須更多地被視為一種經營成本,而不應視為一種低效能?!?/p>
gartner 提高供應鏈韌性的6大策略
策略3:多重尋源
2011年,日本和泰國發生的重大自然災害擾亂了世界各地的供應鏈,從而暴露出了企業對單一貨源的依賴。在汽車行業,幾近完工的汽車由于缺少一些通常很便宜的零部件而無法發運給客戶。多重尋源顯然是減輕這種風險的一種方法。
為了實現多重尋源,供應鏈領先企業必須詳細了解自身的供應商網絡,并且在干擾事件發生時能夠不僅根據支出,而且可以根據其對收入的影響來對供應商進行分類。多元化的尋源可以通過將業務授予其他供應商或與現有的能夠在多個地點進行生產的單一或唯一供應商合作來實現。
策略4:近岸外包
除了多重尋源之外,一些公司希望在全球供應鏈網絡中降低對地域的依賴,縮短成品周期。地方或本地的供應鏈成本可能更高,因為其在生態系統中增加了更多參與者和復雜性,但同時又能使得庫存更易掌控并使產品的位置更接近最終消費者。
策略5:平臺、產品或工廠的一致性
供應鏈網絡的區域化程度越高,工廠技術就必須越一致才能讓產品在網絡中無縫移動。在汽車工業中,各種不同車型所使用的同一汽車平臺就是這種一致性的一個很好的例子。
用于多種產品的標準化部件,特別是那些客戶看不見或不重要的部件,是另一種形式的一致。這一方面簡化了采購策略,另一方面也創造了在多個供應商中放置大量零部件的機會,從而提高韌性。
策略6:生態系統伙伴關系
新冠疫情表明需要采取多元化的尋源戰略。而與此同時,與原材料戰略供應商和外部服務伙伴的合作,對于更好的籌備未來以及建立韌性同樣至關重要。對于自身規模無法支持多個地點的企業,與外包制造商及全球第三方物流的建立強大合作對于多樣化生產及銷往不同的國家至關重要。
Gartner的調查數據顯示,約有一半的受訪企業正在使用外部制造商或在探索更好的支持產品的移動,其中正在為此聘請物流合作伙伴的受訪者也占到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