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行業新聞
隨著扶持政策出臺,“快遞進村”正扎實推進,但固有瓶頸問題仍待突破。目前,交快、郵快、快快等合作模式多元發展,寄遞末端共同配送、客貨郵融合等模式推廣應用,使“快遞進村”速度進一步加快。
2021年12月,國家郵政局、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十四五”郵政業發展規劃》,“快遞進村”工程位列九大工程之一。進入2022年,“快遞進村”成為各地政策文件熱詞,如甘肅提出實施“快遞進村”工程,確保到2025年建設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5萬個以上;寧夏明確落實“快遞進村”行動計劃,2024年所有建制村實現寄遞物流服務全覆蓋;河南強調完善農村寄遞物流配送體系,推進縣鄉村物流共同配送……
“快遞進村”工程扎實推進雖然值得欣喜,但基礎設施薄弱、運營成本高、凈利潤偏低等現實瓶頸問題卻很難在一時扭轉。如何破局?加強農村網絡設施資源共享,鼓勵發展共同分揀、共同運輸、共同收投等模式,正成為業內共識。
一、成績與不足
今年6月初,國家郵政局對外發布的“2021年郵政行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年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完成1083.0億件,同比增長29.9%;快遞業務收入完成10332.3億元,同比增長17.5%。
我們看到,我國農村地區的通信能力和服務水平都取得一定發展,如全行業擁有各類營業網點41.3萬處,其中設在農村的11.5萬處。快遞服務營業網點22.7萬處,其中設在農村的7.5萬處。全國郵政農村投遞路線10.5萬條,比上年末增加4097條;農村投遞路線長度(單程)415.5萬公里,比上年末增加5.1萬公里。在服務能力方面,全行業平均每一營業網點服務面積為23.3平方公里;平均每一營業網點服務人口為0.3萬人。郵政城區每日平均投遞2次,農村每周平均投遞5次。
隨著農村經濟發展,尤其是電商帶動下,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和服務水平逐年提升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在東部沿海地區。據國家郵政局辦公室主任侯延波透露,2021年農村地區收投快遞包裹總量為370億件,帶動農產品出村進城和工業品下鄉進村超1.85萬億元。截至2021年底,行政村實現快遞直投的比例超過80%,蘇浙滬等地基本實現“村村通快遞”。其中,浙江各地市已基本完成品牌快遞進村目標任務,實現19920個行政村4個以上品牌快遞基本服務全覆蓋。
在電商帶動下,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和服務水平逐年提升
然而,以目前全國69萬個行政村的數量來衡量,每個行政村的快遞取送點其實依然不夠,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絕大多數的建制村尚未配備農村快遞配送站點,至于自然村則更難有快遞網點布局。因此,許多農戶在收取或寄送快件時,需要乘車或步行至距離較遠的鄉鎮,代收網點往往還會額外收取服務費。
盡管“快遞進村”呼聲高漲,各大快遞卻有難言的苦衷。據某快遞從業者透露,當前快遞公司在農村業務開展情況依然面臨許多瓶頸,如鄉鎮農村地區大多居住密集度低,業務量相對不足,交通運輸條件限制,導致運營成本較高。此外,農村快遞末端仍處于管理粗放、低價競爭的階段,快遞企業很難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部分鄉鎮網點甚至出現入不敷出的情況。
二、政策引導發展
一方面,隨著農村快遞需求快速提升,業務量在不斷增長;另一方面,經營模式單一、訂單分散、信息化和標準化程度低、頻次少、末端網點管理粗放等問題仍亟待解決。政府部門和各大快遞企業在實際推進“快遞進村”過程中,都在尋求一個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融合發展與資源共享成為新的選擇。
在《“十四五”郵政業發展規劃》中,就明確提出要“加強農村網絡設施資源共享,鼓勵共同分揀、共同運輸、共同收投。加快完善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大力推進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建設。”在“快遞進村工程”中也包括要建設一批農村電商快遞協同發展示范區,打造 300 個快遞服務現代農業示范項目。
在2021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的意見》中,也明確要“支持郵政、快遞、物流等企業共建共享基礎設施和配送渠道,與現代農業、電子商務等深度融合。”關于如何健全末端共同配送體系,提出的具體舉措包括:統籌農村地區寄遞物流資源,鼓勵郵政、快遞、交通、供銷、商貿流通等物流平臺采取多種方式合作共用末端配送網絡,加快推廣農村寄遞物流共同配送模式,有效降低農村末端寄遞成本。推進不同主體之間標準互認和服務互補,在設施建設、運營維護、安全責任等方面實現有效銜接,探索相應的投資方式、服務規范和收益分配機制。鼓勵企業通過數據共享、信息互聯互通,提升農村寄遞物流體系信息化服務能力。
為推進快遞服務進村,業界期待國家和地方政府部門能出臺更多扶持引導政策。如全國政協委員沈南鵬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建議,政府應推動縣域郵政網絡設施資源社會共享,對符合政策要求的快遞企業通達鄉鎮和村莊的低載線路給予運營補助。此外,地方主管部門在規劃鄉村公路時,建議納入郵政、商務部門掌握的物流運營信息,根據實際物流需求優化路線。
在國家政策引導下,不少地方將目光投向了郵快合作、交快合作、客貨郵融合等新模式。目前,各地縣城與鄉鎮之間、鄉鎮與鄉鎮之間都開通有客運班線,郵政快遞企業通過與客運運營方合作,利用每日往返于城鄉與農村之間的交通車輛完成快遞包裹運輸,將可節省部分運輸費用。
今年以來,江蘇、河南、甘肅等省市都在積極推動,如江蘇省近日宣布將建設“交通運輸+郵政快遞+農村社區”農村寄遞物流服務模式,“十四五”期末全省在鄉鎮交通場站建設和穩定運營寄遞公共配送中心100個以上,開通交郵融合鎮村公交示范線路100條以上,在全省農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綜合服務中心)疊加建設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5000個以上,建設快遞服務現代農業示范項目100個以上……
甘肅省也提出要支持郵政企業全面開放共享農村郵政基礎設施和服務網絡,銜接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創新鄉鎮郵政網點運營模式,承接各類農村公共服務,開展快件代收投服務,80%的網點實現“一點多能”。同時,整合在農村的電商、商超等資源,利用村內現有公共設施,建設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5萬個以上,基本實現建制村全覆蓋。
三、企業積極探索
隨著共同配送、客貨郵融合等新模式涌現,在郵政快遞和各方的共同推動下,交快、郵快、快快等合作得到進一步深化。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建成超800個客貨郵融合站點,開通了超600條客貨郵合作線路,2021年全年新增15.5萬個建制村實現郵快合作。
“客貨郵融合”等模式助力快遞進村
在“快遞之鄉”浙江桐廬,從2021年開始就著力布局“村村通快遞”,旨在破解快遞進村的“最后一公里”難題。去年底,“三通一達”、百世等民營快遞公司聯合成立“桐廬驛”共享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明確公司運營模式、共配網絡、村級驛站管理等工作,聘請職業經理人團隊負責推進“快遞驛站”全覆蓋工作和整體運營。同時,桐廬還對快遞共配公司前3年建設運營費用予以補助,每年最高不超過100萬元。
早在2019年7月,菜鳥網絡就在全國縣域農村推廣共同配送項目,并依托菜鳥驛站等末端基礎設施、暢通城鄉“微循環”。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菜鳥驛站已覆蓋200多個城市、3000所高校和5萬多個鄉村,所搭建的“共同配送”體系覆蓋全國1000多個縣域,可支持日均千萬級規模的縣域單量,以整合不同品牌快遞公司資源的方式,通過打通縣、鄉、村三級配送網絡,助推快遞下鄉、進村。
近年來,京東物流也利用自身在物流技術方面的優勢與經驗,積極布局縣域智能園區、加快網絡下沉。2021年京東物流已經在全國93%的區縣、84%的鄉鎮實現當日達和次日達。其中,聚焦鄉村共配模式,京東在全國800多個物流覆蓋成本較高和時效較差的偏遠鄉鎮地區,建設以共同配送為基礎的末端綜合性服務站,為當地降低物流運輸成本,提升鄉村用戶購物體驗。目前,90%以上的共配站實現次日達時效。
四、科技助力共享
快遞進村之路要想變得更加平坦,除需要融合發展、資源共享外,還要借助科技的力量,各種自動化物流技術的普及應用,不僅使鄉村網點自動化率提高,也使進村物流效率大幅提升。
以菜鳥為例,所推行的“科技下鄉”在提升進村物流效率、降低進村物流成本等方面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據悉,從2021年開始,菜鳥就嘗試將自身相對成熟的物流自動化技術“下沉”到縣鄉,甚至村一級的快遞網點,實現網點自動化,滿足農村地區的物流和供應鏈需求。今年“618”期間的最新數據顯示,菜鳥的鄉村物流自動化改造已推進至全國23個省份的110余個縣鄉。
其中,位于江西尋烏縣的菜鳥共配中心在去年通過自動化改造使產能得到擴展,目前每天固定有兩個班次的快遞車從共配中心發出,將快遞送往村級的菜鳥鄉村服務站。而在類似的自動化縣鄉網點中,結合精確的地址解析能力,所采用的自動化分撥系統能夠將包裹根據村級收件地址進行智能分撥,甚至是鄉村地區需要送貨上門的包裹,也能自動分撥到對應的格口中,實現快遞直接分撥進村。
以科技助力快遞進村的探索,還不止于此。今年6月23日,國家郵政局郵政業安全中心、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以及順豐、京東、中通、圓通、韻達、申通、極兔等7家快遞企業以線上簽約的方式簽署《“快遞進村”工程郵快合作數據對接協議》。國家郵政局副局長陳凱表示,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的意見》提出,堅持資源共享,鼓勵郵政、快遞采取多種方式合作共用末端配送網絡,支持企業通過數據共享、信息互聯互通,提升農村寄遞物流體系信息化服務能力。推進郵快合作數據對接,是提升郵快合作質效,加快實施“快遞進村”工程的重要舉措,對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具有重要的基礎支撐作用。2019年以來,在國家郵政局的組織協調下,郵快合作試點取得了積極成效和寶貴經驗,并帶動全國很多地區積極推廣。
就下一步工作,陳凱提出了三點要求。要以協議簽署為起點,扎實有序推進數據對接。要堅持有業務必須有數據、有數據必須有通道、有通道必須有系統、有系統必須有對接,切實履行好各項協議約定。要以數據對接為牽引,深入有效推進郵快合作。郵政集團公司和快遞企業總部要進一步推進標準互認和服務互補,在設施建設、運營維護、安全責任等方面實現更加有效的銜接,在服務規范和收益分配等方面形成更加合理的機制,推動郵快合作更廣泛、更深入地開展。要以郵快合作為助力,持之以恒完善農村寄遞物流體系。要在抓好郵快合作的同時,切實強化農村郵政體系、健全末端共同配送體系、優化協同發展體系、構建冷鏈寄遞體系,確保到2025年,基本形成開放惠民、集約共享、安全高效、雙向暢通的農村寄遞物流體系。
建設農村寄遞物流體系是立足國內經濟發展的務實舉措,通過共享共建機制的完善和信息化、自動化技術的加成,“快遞進村”勢必會得到更快發展,也將為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提供更堅實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