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行業新聞
8月16日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8月份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研室主任、新聞發言人金賢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民經濟綜合司司長袁達,國家發展改革委固定資產投資司司長羅國三出席并回答記者提問。
國家發展改革委8月份新聞發布會現場
金賢東介紹了我國共建“一帶一路”進展情況:今年以來,中方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一道,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把基礎設施“硬聯通”作為重要方向,把規則標準“軟聯通”作為重要支撐,把人民“心聯通”作為重要基礎,取得了一批實打實、沉甸甸的發展成果。
金賢東具體介紹,一是朋友圈日益廣泛牢固。今年以來,我國與阿根廷、尼加拉瓜、敘利亞和馬拉維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與摩洛哥、古巴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規劃,中國—非盟共建“一帶一路”聯合工作組第一次會議成功召開。截至2022年7月底,我國已與149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合作文件。
二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碩果累累。中老鐵路實現全線開通運營,客貨運輸量穩步增長;匈塞鐵路塞爾維亞境內貝諾段順利通車;雅萬高鐵最長隧道實現全隧貫通;吉布提港鐵路場站正式投產;瓜達爾港成為區域物流樞紐和臨港產業基地。中歐班列繼續安全穩定運行,連續27個月單月開行千列以上,累計通達歐洲24個國家的200個城市。7月份,中歐班列共開行1517列、運送貨物14.9萬標箱,去程、回程及開行總量均創歷史新高。
三是經貿合作實現質量效益雙提升。截至6月底,我國與共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累計約12萬億美元,對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超過1400億美元,對外貿易投資規模穩步提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和中國—柬埔寨自貿協定正式生效,累計與32個共建國家和地區簽署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協議,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續提升。
四是多元化投融資體系不斷健全。成立多邊開發融資合作中心(MCDF)基金,10家國際金融機構參與。截至7月底,我國累計與20多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建立了雙邊本幣互換安排,在10多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建立了人民幣清算安排。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業務量、影響力穩步提升。
五是民心民意根基持續夯實。今年以來,中國與巴基斯坦簽署高等教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與阿根廷教育部續簽教育領域交流協議;“魯班工坊”等10余個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品牌逐步形成;“絲路一家親”行動持續推進,菌草、雜交水稻等“小而美、見效快、惠民生”的援外項目有效增進了共建國家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對于當前中國經濟運行態勢以及下半年經濟工作重點,袁達表示,當前中國經濟運行中仍有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經濟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但更要看到,今年以來中國經濟面對超預期因素沖擊影響,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企穩回升,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巨大的潛力。
7月28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對下半年經濟工作作出了系統部署,我們將不折不扣抓好貫徹落實,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力爭實現最好結果。
一是高效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工作。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二是優化促進經濟持續恢復發展的政策環境。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三是綜合施策擴大有效需求。充分發揮推進有效投資重要項目協調機制作用,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資金,主要投向交通、能源、物流、農業農村等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依法依規加快辦理用地、用能、環評等手續;
四是切實保障糧食能源安全和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強化創新驅動,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優化國內產業鏈布局,暢通交通物流,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國際競爭力。加強重點領域風險預見預判預案,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五是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推動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突破,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繼續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堅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優化外資促進服務,推動重大外資項目落地,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六是扎實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加大穩就業政策實施力度,落實好各項援企穩崗政策,著力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
隨后,金賢東還就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回答記者問題。他表示《意見》出臺后,我們依托城鎮化工作暨城鄉融合發展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會同各有關方面多措并舉、分類引導縣城發展。
一方面,持續完善支持縣城建設的政策舉措。一是支持縣城培育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建設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和返鄉創業園區,優化縣鄉村物流網點布局。二是支持縣城完善市政設施體系,加快排水防澇、垃圾污水收集處置等設施建設,加強縣城與周邊大城市互聯互通。三是支持縣城強化公共服務供給,加強縣城中學標準化建設,普通高中“大班額”比例降至4.8%,三級醫院對口幫扶縣級醫院覆蓋了940個縣。四是支持縣城加強歷史文化和生態保護,劃定289片歷史文化街區。五是提升縣城輻射帶動鄉村功能,推進教師“縣管校聘”管理制度改革和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六是強化縣城建設的要素支撐,統籌利用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政策性信貸等支持縣城項目建設。
另一方面,堅持因地制宜、把穩方向,守牢五方面紅線底線。一是嚴格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二是聚焦重點任務,精準補齊短板弱項,防止大拆大建和炒作房地產。三是嚴格控制撤縣建市設區。四是結合人口趨勢合理制定規劃,防止提不切實際的目標。五是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防范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最后,金賢東針對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等印發的關于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重點城市名單的通知回答記者問題。他表示,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商務部等部門積極推進有關工作,今年初印發了《關于加強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近期又發布了《關于印發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重點城市名單的通知》。重點城市的選擇,既綜合考慮各地區人口、經濟社會發展、廢舊物資產生量等基本情況,也考察相關城市在生活垃圾分類、廢舊物資回收網點與生活垃圾分類網點“兩網融合”建設、再生資源加工利用等方面工作基礎,同時兼顧區域平衡,在充分尊重地方積極性的基礎上加強中央統籌,最終確定北京等60個城市作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重點城市。
根據《指導意見》和《通知》有關要求,重點城市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重點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完善廢舊物資回收網絡。這是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的基礎和關鍵。要重點建設規模化網絡化智能化的規范回收站點、綠色分揀中心、綠色交易中心,將塑料廢棄物和廢舊紡織品等規范收集設施,作為回收網絡建設的重要內容統籌推進。推動有條件的城市建設一批可循環快遞包裝的投放和回收基礎設施。
二是提升再生資源加工利用水平。指導重點城市因地制宜推動再生資源加工利用產業集聚化發展,加大再生資源先進加工利用技術裝備推廣應用力度,提升再生資源分揀加工利用水平,推動改善“散亂污”狀況。
三是推動二手商品交易發展。指導重點城市積極建設多種形式的二手商品交易渠道,推動線上線下二手交易發展。鼓勵重點城市建設高質量的汽車零部件再制造項目,探索航空器、航空發動機、工業機器人等新領域再制造項目。
此外,推動重點城市完善廢舊物資循環利用政策保障體系,加強土地等要素保障,加大投資金融政策支持,加強行業監督管理,確保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取得實效。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統籌現有資金渠道,對符合要求的重點項目予以大力支持,并適時組織召開現場經驗交流會,交流典型經驗做法,促進互學互鑒,確保到2025年,60個城市率先建成相對完善的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對全國其他城市形成帶動引領效應,全面提升我國資源循環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