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行業新聞
— —
經濟的不確定性帶來的全球供應鏈挑戰引起世界各國關注,近日,為期2天的“2022年供應鏈部長級論壇”于7月20日閉幕,美國、英、德、法、日等18個經濟體發表《關于全球供應鏈合作的聯合聲明》,明確供應鏈合作四大原則,提出基于國際伙伴關系建設集體的、具有長期復原力”的供應鏈。
查看詳情 >>在新冠疫情及其他擾亂事件之后,供應鏈領先企業需要權衡韌性和效率,以確保供應鏈網絡的有效運行。
查看詳情 >>在2012-2020年不到十年的時間里,英國用于運輸、物流和倉儲的商業性場所的數量幾乎翻了一番。正如英國國家統計局(ONS)于2021年最新的分析所示,運輸和倉儲等物流行業是英國近年來和長期增長最快的國民基礎行業。
查看詳情 >>在每個系統中,都存在不能違背的最基本命題,這是系統的本質,是第一性原理,是系統發展演變的底層邏輯。 底層邏輯往往看起來很簡單,但就像弱不禁風的小樹幼苗可以長成蒼 天大樹,普通磚石可以蓋起萬丈高樓。 底層邏輯作為系統發展演變的底層支撐,反映了事物的本質,確立的事物發展演變的路徑。比如:1950年10月圖靈發表了“機器能思考嗎”的論文,提出了著名的圖靈測試。圖靈測試就是人工智能的底層邏輯,經過幾十年努力,人類在此之上建立了人工智能的科學大廈,這篇文章也為圖靈贏得了“人工智能之父”的桂冠。
查看詳情 >>本文主要從兩方面展開,第一方面講分揀中心工藝方案思路,第二方面將續講作者第一篇文章未寫完的分揀中心自動化設備。
查看詳情 >>向實共生,重啟增長。7月13日,2022京東全球科技探索者大會之京東云峰會在北京舉行。會上,承接更懂產業的發展理念,京東云首次展示數智供應鏈全景圖,發布七大應用場景,四大領先技術,以及12款領先技術產品,全面展示了京東云在零售、能源、城市、金融、工業制造和大型企業眾多行業最佳實踐。
查看詳情 >>在今年上海疫情中出現的保供物資問題,再次讓應急物流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令人費解的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兩年多來,應急物流在積累了豐富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依然問題不斷。尤其是在本輪疫情重點區域的上海——物流網絡發達、網點密集、時效最快,但物流成效卻令人難以接受,應急物流的難點到底在哪里?
查看詳情 >>“在世界經濟形勢日益復雜的背景下,內外部環境的變化,讓脫虛向實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主題。穩定創新的供應鏈與實體經濟在各領域的深度融合所帶來的效率提升,以及供應鏈模式的改變,將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在此背景下,技術驅動一體化供應鏈實現全局優化將成為供應鏈發展的未來。”7月13日,2022京東全球科技探索者大會之京東云峰會在北京舉行,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物流供應鏈解決方案部、X研究部負責人王強在大會主論壇表示。
查看詳情 >>摘 要: 為響應國家及行業疫情防控要求,依靠現代信息技術驅動配送服務模式創新,打造特色鮮明、要素聚集、活力迸發的創新型煙草行業,實現產業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成了擺在煙草企業面前的重點任務。本文就“互聯網+”技術在大理州煙草專賣局(公司)智能自助迷你倉配送服務模式的探索和應用做簡單闡述與分享,以期為研究者更好理解智能自助迷你倉配送服務、為決策者理性對待智能自助迷你倉配送服務和為實踐者更好落地智能自助迷你倉配送服務提供參考。
查看詳情 >>摘 要: 郵政快遞行業數字化大幕已經開啟,各環節應用水平不一,分析收寄、分揀、運輸、投遞四個環節,對于寄遞信息數字化都有很高的依賴,但行業目前沒有統一的數字化編碼規則。透過行業應用分析,地址、時間、身份信息、通信信息和品類信息是各環節必備的數字信息,需要出臺統一的編碼規則,將這些信息數字化、外顯化,在服務生產、數字開放、數字監管方面有很好的應用前景。統一的數字編碼將成為行業數字化的底座,為行業推進數字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查看詳情 >>物流樞紐是重要的基礎設施,新時代基礎設施理念已經出現了革命性變革?,F代社會是資源要素快速流動的社會,其中虛擬的資源要素在智慧互聯網中流動,實體資源要素在智慧物流網中流動。現代物流一邊連著制造業,一邊連著消費者,借助于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自動化技術,推動了物流系統的各資源要素實現了聯網、運算、優化、運籌,讓物流過程中的信息流、資金流、商流四流合一,智慧物流網絡的邊界通過擴展與延伸,讓農業、制造業、商貿流通業實現全面互聯互通并融為一體,讓智慧物流開始成為了經濟社會系統的基礎支撐,推動現代物流樞紐智慧變革,成為新基礎設施關鍵節點。
查看詳情 >>在電子商務繁榮發展的今天,利用多機器人存取系統可以節約人力成本、提高揀選效率、提高存儲密度、降低碳排放,因此許多電商企業選擇布局多機器人存取系統,通過“機器換人”,實現“貨到人”揀選。隨著多機器人存取系統在企業內的應用發展,多機器人存取系統也成為近年來的熱點研究問題。本文重點介紹了多機器人存取系統中的熱點研究方向,總結了現有的解決方案,最后對未來研究進行了展望。
查看詳情 >>